是不任大青龙之过也。《内经》以背为阳,腹为阴,五脏以心肺为阳,而属于背,故仲景以胸中心下属三阳;肝脾肾为阴,而属于腹,故仲景以腹中之症属三阴。
大抵有两证∶一者温毒,即春时发,汗下不解,邪气不散,故发斑也;一者热病,即冬时温暖,乖戾之气,遇春暄热而发斑也。阴盛者属阴经,则下利属虚寒,如少阴病吐利及发热者不死,少阴病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不恶寒而面色赤,用通脉四逆者是也。
五苓散为太阳消渴水逆设,阳明之饮水多者亦宜之。少阴四逆,小便自利,虚寒也,四逆汤及真武汤去茯苓;小便秘或赤,知内有热也;小便自利,其人如狂,小腹满,知不为热,乃蓄血也。
既为三阴之表以御邪,又为三少阳处半表半里,司三焦相火之游行。不可以发阴作无热解也。
试观脉之浮为在表,应病亦为在表,然脉浮亦有里症,或表邪初陷,或里邪欲出,究竟不离于表,故主表其大纲也。一日太阳、少阴俱病,则头疼口干,烦满而渴。
如注疏者着眼,则古人之隐旨明、尘句新;注疏者失眼,非依样葫芦,则另寻枝叶,鱼目溷珠,硖胜玉矣。伤寒二三日,阳明少阳症不见者,为不传,皆指热传本经,不是二日传阳明,三日传少阳之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