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不病,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为法。凡病若在表,而欲求之于外矣,然脉则沉迟不浮,是在内而非外,故知其心腹之有积也。
谷入于胃,气达于唇舌,所以知味。治痰大法,湿则宜燥,火则宜清,风则宜散,寒则宜温,气则宜顺,食则宜消。
以之顺气疏风则可,若治半身不遂,口眼草以五月五日、七月七日、九月九日采者佳。脾气虚则四肢不用,五脏不安,实则腹胀经溲不利。
客主人,足少阳经穴,在耳前。 ,音尤,赘瘤也。
下文八句,即其征验。清肝气以益水之源,纳肾气以制火之僭。
血脉营气精神,此五脏之所藏也。 故魂则随神而往来,魄则并精而出入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