窃谓前症各有所属之经,各有所主之方。若因母食酒面煎者,用清胃散。
又云∶少阴所至为喜笑。热入膀胱,如有血淋,犀角汤。
一小儿闪臂肿痛,面目夭白,恪服流气饮之类,益加肿痛,余曰∶此形病俱虚之症也,前药所当深戒者。若热已退,脏腑已和,而汗仍出者,表虚也,以白术防风汤实其表。
先君以为内蕴,用前胡枳壳散一剂稍愈;又用竹叶石膏汤加漏芦,乳母一小儿痘后作泻久不愈,而肌体骨立,此脾肾虚弱也,用二神丸、五味异功散渐愈,因停食吞酸作泻,肚腹重坠,此脾气下陷也,先用补中益气汤为主,佐以五味异功散渐愈;又用参四圣散、托里散,治其疮而痊。脓已溃而恶寒发热者,血气俱虚也,用十全大补汤。
北方冻耳,若误以手触之,其耳即落。疮口赤而肉突者,血虚而肝火生风也,用柴胡栀子散。
则手足牵引,或伸或屈,颤振则但颤动而不伸屈也。行迟鹤膝加鹿茸、牛膝、五加皮。